他是苏联名将,深受斯大林器重,被德军俘虏后却选择叛变
1945年二战结束后,苏联虽然打败了德国,但是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场面:有570万苏军士兵在二战中被俘,但战后回到苏联的人只有三分之一,更多的人选择留在了欧洲,甚至还有100多万人选择了叛变,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国家,这其中最为“出名”的叛变者就是一位苏军中将——安德烈·安德烈耶维奇·弗拉索夫。
其实在叛变前,弗拉索夫还是一位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高级将领,他19岁就参加了俄国内战,因为表现突出,内战结束后就进入军校深造,他和朱可夫、叶廖缅科都是同学,而且他还曾到中国帮助国民党训练军队,苏德战争爆发前夕,他已经是第37集团军的司令,可以说深受斯大林器重。
1941年德国入侵后,弗拉索夫率军在基辅组建防御,正面迎战德军,尽管对方来势凶猛,但弗拉索夫不像巴甫洛夫那样,葬送了几十万大军,反而屡建奇功,减缓了德军进攻的脚步,但德军毕竟是有备而来,9月26日双方终于分出胜负,苏军几个集团军惨败,超过60万人被俘,只有小股苏军得以冲出包围圈,这其中就包括弗拉索夫,但是这场堪称历史上最大的包围战,能活着出来的就是英雄。
当弗拉索夫徒步走回己方阵地后,斯大林直接用飞机将其接到莫斯科,不仅亲自授予他荣誉勋章,还重新任命他为第20集团军的司令,吃了败仗还能委以重任,足以看出斯大林对他的信任。
当然,弗拉索夫也没有让他失望,当德军攻克苏军防线即将打到莫斯科时,弗拉索夫率部阻击,在友军的配合下,成功的把德国人挡在了莫斯科运河一线。因为战功显赫,斯大林遂提拔他为第2集团军司令、沃尔霍夫方面军副司令。
此时的弗拉索夫更加拼命,更急于表现自己,苏德战争进入下半时,苏军展开反攻,弗拉索夫完全不顾其他友军,率部孤军深入敌后,意图一次性击溃德军第18集团军,但德军并没有这么不堪一击,德国调集了大批增援部队,直接将弗拉索夫的第2集团军合围,13万人危在旦夕,在多次突围未果后,弗拉索夫化整为零,以小队形式突围。当弗拉索夫带着一支小队逃到一处村子时,刚准备休整,德军就冲了上来,将所有人俘虏。
熟悉二战历史的人都知道,德国认为日耳曼是优秀民族,其他都是“劣等”民族,这也就导致在集中营中有了等级划分,德国人认为英美人士和自己一样高贵,所以英美两国的俘虏会受到优待,而苏联俘虏是斯拉夫人,属于“劣等”,因而常常会受到虐待。
正是这样,让弗拉索夫万分恐惧,他宁可死在战场,也不愿在集中营里被人毒打而死。而真正让弗拉索夫变节的,是斯大林的一道命令。1941年8月,斯大林为了整顿军纪,签署了第270号命令,命令中说道:向敌人投降者,即被视为叛国,其家人也将被逮捕…
这一次,弗拉索夫果断选择了叛变,但起初德国人对这位手下败将的提议并没有兴趣,直到1944年,德国战局吃紧,不得已才启用了弗拉索夫,次年初,希特勒正式任命弗拉索夫为俄国武装力量总司令,从苏联俘虏中挑选出了三个师的兵力。
然而弗拉索夫的部队还没怎么参战,苏军与同盟国就已经打到了家门口,已经慌了神的弗拉索夫不得不再次叛变,他自知回国无望,于是就向美军投降,希望得到庇护。不过苏联向来强势,尽管美军接受了弗拉索夫的投降,但斯大林硬是将他从美军手中抢了回来并押送回国审判。1946年3月,弗拉索夫和一些同样叛变的属下,被苏联军事法庭以叛国罪处死。
苏联弗拉索夫斯大林苏军德军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